成为持续阅读者,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翻书党 1年前 (2022) tangspark
1,114 0
有报道称,中国人一年平均读书7本。
仔细一看,网络小说类的爽文占了大头。
 
观察身边的真实世界,能保持大量阅读来扩大自己知识面的人,应该是极少数。
我是这中间的一个。
 
2019年,我一共读书53本。
2020年1月份,疫情的影响下只能呆在家里,我单月读书12本。
许多人留言说,能读这么多真的很厉害。
可是,阅读真的有那么难么?
这篇文章,把成为持续阅读者,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都教给你。
 
1.     我超快读书速度的秘诀。
2.     真正的阅读难题只有一个。
3.     读书怎么沉淀内容?
4.     如何激励自己持续阅读。
 
 
   01 
我超快读书速度的秘诀
很多人问过我一个问题。
为什么你几个小时就能读完一本书?
而且这本书看起来不是很好读。
这个是自我吹嘘么?还是有什么窍门呢?
 
如果一定要说有窍门的话,那就是:多读书。
倒不是因为书读多了,掌握了阅读技巧。
而是:
你的知识量越大,一本书能提供给你的知识量就越少。
 
例如说,你是个历史学家。
一本中学历史书摆在你面前,你半小时就读完了。
这本书讲的内容,对你来说,太简单了。
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你觉得都是常识。
 
但在不知情的路人看来,你也太厉害了。
半小时看完一本历史书,而且能把里面的内容都讲出来。
简直是外星人。
 
他们总想找窍门,其实哪有什么窍门,都是些硬功夫。
 
我从大三开始,开始坚持阅读习惯,到现在八年了。
 
这八年里,我读完的书大概有五六百本,覆盖各种领域。
我现在最喜欢看的是:完全陌生领域的经典作品
但这种书,已经越来越难找了。
 
大多数书,我都会发现很多重复的内容。
重复的就略读,甚至直接跳过去。
这本书就变“薄”了。
这是我超快速度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真的是“秘诀”了。
这个秘诀是:
想要提高读书速度,就多写作吧。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先思考一个本质问题:
书是什么?
 
大多数的书籍,其实是“观点的组合”。
你只需要理解作者想表达的观点就行了。
 
但是作者又不能直接把观点罗列出来,这样的话,书就变成了知识点。
谁看的下去呢?
所以要加入大量润色的成分。
 
写作时间久了,我很快就能知道,作者写这一大段文字是为了什么。
如果大段的文字,只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其实不过是为了讲明白一个观点。
那我直奔观点而去就行了。
可能还要会心一笑:兄弟,我懂你的不得已。
 
观点就像藏在华丽包装下的巧克力,有写作经验的人擅长剥开糖纸。
 
 
   02 
真正的阅读难题只有一个
 
很多人问我第一个问题:你读书怎么那么快?
然后第二个问题就是:读这么快,你能吸收么?
每次听到这种问题,我就知道ta遇到了真正的阅读难题:
大部分人在读书上的最大问题,是不读。
而绝不是只读了一部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许多人误认为:读书=读课本=任何知识点都不能落下。
否则要被批评,要被扣分。
这是我们从小就接受了的理念。
 
在学生时代,看到教科书、教辅材料里那些难懂的知识点。
老师、家长都鼓励我们迎难而上,要去解决它、理解它,要刨根问底……
且不论效果怎么样,这个过程很不愉悦。
这就是大多数人知识巅峰永远停留在高三的原因。
如果你不享受阅读,你就不会去阅读。
 
放弃做完美主义者吧。
成年人的阅读,不用追求考100分。
60分也不错啊,或者,30分、10分也是可以的呀。
 
不要把书籍当做考试材料。
要当做是邻居家大哥跟你在闲聊、在吹牛扯淡。
你能听进去几句就算几句。
 
话也说回来。
邻家大哥跟你吃着烧烤,喝着啤酒谈天说地的时候,你都能记住他很多话。
他不过是个普通人。 
 
而著书立传的“大哥”们,许多是领域里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咱没事儿,也听他们唠几句呗?
  
如果觉得这部分他聊的很高深,不知所云。
就当他喝醉了,我们就当在酒桌上,含混敷衍的几句应和。
 
如果觉得那部分聊的颇有些意思,就深入探讨一下。
或者听别的“大哥”怎么看。
这多有意思的事儿呀。
 
爱阅读的人,往往对低效率的交际很反感。
其实人类都需要社交。
不过这些人,是在和人类历史上最有趣、最有学识的大脑交际。
  
记住了,书的背后是作者。
他们是邻居家大哥,是朋友。
不是考官。
 
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知道,那些擅长阅读的人,常常是打开目录,然后检索着阅读。
对这几章有兴趣,着重读,反复思考。
别的章节兴趣乏乏,便跳过略读。从不追求要逐字逐句弄懂全书。
 
甚至有的书籍,全书略读。
但是脑海里有这本书的影子,某天用得上的时候,就跳出脑海来。
 
所谓知识,不是你脑子里都记下了哪些东西。
而是你要用的时候,知道这个知识在哪里。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举个例子。
有一本书,叫做《少有人走的路》。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就是本鸡汤,没什么意思。
  
但后来,我有一段时间心情灰暗的时候,忽然想到这本书的观点。
觉得心有所感,于是翻出来再看了一遍。
这一次的阅读过程,每一行字都让我如受雷击,心悦诚服。
不夸张的说,读完这本书,让我变成了另一个人。
  
我从此完全理解了“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真理”的含义。
并且坚信,无论身处任何境遇,都绝不抱怨,只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时间又过去几年,再看这本书,感觉就不似当年强烈了。
因为书中所述的许多观点,已经内化成我性格里的一部分。
再看就觉得,嗯,不是常识么?不就是应该要这样做么?
 
经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有时候一本好书,就是对的时候,遇到了对的人。
  
说到这里,我想你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
去读书吧,只要去读就好。
 
就像你少年的时候遇到了很多优秀的人一样。
他们当时所说的东西,你并没有完全领会。
但是当你处于人生的关键时刻,这些教诲会派上大用场。 
 
   03 
读书怎么沉淀内容?
说来奇怪。
我们玩王者荣耀不追求收获什么。
看娱乐综艺不追求收获什么。
和人扯淡聊天不追求收获什么。
 
但到阅读的时候,就开始追求要有所收获了。
如果抱有这种“读书要有收获”的心态。
或者抱有“快速读完N本书”的心态。
那还是没有把“阅读”当成一种有趣的享受。
先改变心态,再来谈收获。
你的收获反而会多的多。
如果心态不能改变,别说有收获了。
认清现实吧,你根本就不会打开书。
 
如果前面两个章节你理解了,这个章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就不卖关子了。
沉淀的方法是:做笔记。
 
我做笔记的方式说来也简单,就在书里写。
我一般读到兴起的地方,就忍不住用笔在那个地方写下大段的感想和书评。
有时候一本书读完,书评就写了上千字。
 
早先的时候,我喜欢看完一本书再写整本书的书评。
但是发现这种方法不对。
 
因为读一本书,有很多细碎的心得体会,很难系统整理成一篇有逻辑顺序的文章。
就算整理出来了,也失去了很多细节。
而且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有时候看到一段话,我想到的可能是生活、工作中的一件具体事情的解决方案。
也有可能是另一个作者讲过的一番观点。
这种随着知识量增长,而不断触类旁通的感觉,会让阅读过程变得很有趣。
 
就好像,以前我只能听邻家大哥聊大道理。
现在可以参与进去讨论了一样。
我在书里写下的文字,是我和作者的讨论。
甚至是批评。
颇有一种:“大哥你这话说的不对,小弟有些愚见,我跟你讲讲”的感觉。
  
等到我第二次,或者第三次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看到我当时的笔记,可能又会有新的感触。
最后形成的东西,是真正刻入我脑子里的。
  
所以赠送别人书,我更愿意赠送新书。
旧书里有我的思考,有我隐秘的想法,不太便于赠人。
  
做笔记还有个好处,当我需要用到某本书时。
笔记帮我想起当时阅读的感受。
用完书后,我会再加上一笔,让这本书的内容变得“更厚”。
  
当然,那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书,慢慢还会变薄。
因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内容是过时的、没有用的,或者干脆就是谬误。
这些内容久而久之就被抛弃掉了。
 
 
   04
如何激励自己持续阅读
 
我最开始激励自己的方法很简单。
那时候还没毕业呢,我暗示自己“读书破千卷,年薪上百万”。 
 
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
一个人如果真的阅读了一千本各个领域的经典书籍。
那一定不会是个碌碌之人。
很多企业家,高管,终其一生都未必能读完1000本书。 
 
我当时告诉自己,如果我能读完一千本好书,我应该可以做到年薪百万。
算下来,一本书等于1000块。
对一个穷学生来说,这个也太划算了,一周读一本,就是赚1000块啊。
 
现在看来,我当时低估了阅读的价值。
能读完1000本书的人,何止不是碌碌之人。
简直就是bug一样的人型图书馆啊。
  
在我认识的人里,我已经是阅读习惯保持的最好、阅读量最大的人。
但说来惭愧,我直到现在,也没读完1000本书。
而年薪百万的目标,倒是已经实现了。
  
除了这个有点“庸俗”的激励手段。
我还有另一个手段,就是——写作。
没错,又提到了写作。
通过写作,让我获得了阅读的成就感。
 
我的写作习惯,是和我的阅读习惯同期培养的。
很多人想练习写作,但是不知道该写什么,我也一样。
但是我持续阅读的时候,总想要留下点什么,作为记录。
于是,我开始写读书笔记。
 
一开始写读书笔记,真的是硬挤。
太难写了。
当时我注册了博客,在没人关注的地方,偷偷地写。
  
写了两三年,每读完一本书,就写一篇书评读后感。
现在看当时的文字,又干涩又没营养。
好在写了几年,文字功底也算慢慢的练出来了。
  
而且随着阅读量的提高,知识储备也提升了。
任何一个小的话题,我都可以展开写个两三千字逻辑清晰、言之有物的东西出来。
说实话,这个能力,绝大多数人是不具备的。
  
如果你想要具备这项能力。
那就从现在开始,保持阅读和写作。
坚持两三年,你脑子里的东西,和你能说出来的东西,都会提高几个档次。
 
很多人看到这里,往往就要感慨一句。
哎,果然是牛人啊。 
 
我呸。
我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还不知道我一开始多普通么?
所谓“牛人”,不过是大部分人为自己找的借口罢了。
  
实际上,并不是因为牛,才做到了这些事情。
而是做了这些事情之后,才成为的牛人。
 
除了心理暗示阅读的收益、通过写作获得成就感之外。
我还会记录每一本书的阅读时间和评分。
看着读书list表格里,一本书一本书的增加,心中的成就感也是非常强烈的。
记录的方式也很简单,详见本文的第一张图。
  
最后送大家罗曼罗兰的一段话。
“有些人二十岁就死了,等到八十岁才被埋葬”
 
希望你能保持热爱,保持好奇。
永不停止与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头脑对话。
 
版权声明:tangspark 发表于 2022年4月24日 下午10:32。
转载请注明:成为持续阅读者,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 爱学习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